柏架奇岩秘石

廣告

柏架山高532米,為香港島第二高峰,山勢雄厚渾圓,沒有驚人的尖峰稜線,遠看山上青蔥一片、綠樹成林,看似平平無奇,不似菱角山,或者黃牛山等有著名的石林。翻閱前人紀錄,原來柏架山都有多個石景,除了較著名的將軍石之外,還有小型石林,可謂禾桿冚珍珠。今次為大家介紹一條路線,可以一次過探遊柏架九大石景,這些石景可能東區友都未必知。

撰文:華嘉昌
攝影:華嘉昌

柏架山九大石景

1. 豬八戒搶親
2. 恐龍石
3. 鯊魚鰭石
4. 大磨菇石
5. 猿猴頭石
6. 元寶石
7. 僧人石
8. 將軍石
9. 天音響石

石頭拆2.jpg
  • 樹叢暗藏豬八戒

翻看山界前輩梁榮亨所著的《香港奇岩趣石》,得知柏架山有一石景名為「豬八戒搶親」,名稱奇趣,筆者雖居港島多年,又經常登柏架山,都未知此景,因此特意尋訪。根據記載,此石景位於鰂魚涌緩跑徑之上,惟多次經過亦沒有發現。

今次由寶聯徑登緩跑徑,沿徑仔細尋找,始發現原來此石景就在一個開揚的取水位置。惟此石景已將近消失,比對當年相片,此石四周的樹木已長高不少,連石縫都長出小樹,平日路過根本難以察覺。其實單看當年相片,已看不出哪塊是豬八戒,哪塊是新娘,亦可能是筆者想像力不足。

八戒.png
書中記載的豬八戒搶親。(梁榮亨提供)
DSC03528
豬八戒搶親石現況
  • 攀爬穿林闖石林

離開鰂魚涌緩跑徑,進入柏架山道,不遠處就是康柏郊遊徑。相信不少山友都尋訪過郊遊徑旁的恐龍石,翻書查典,原來恐龍石又名錦鯉石,因此恐龍石位置的山谷又名恐龍坑,或名錦鯉坑,有另一說法則指這山谷內的三塊巨石,似錦鯉的頭身鰭。

石頭拆.jpg

在這個小小的山谷內原來暗藏石林,名為恐龍石林。在恐龍石旁邊,有一絲帶小徑可以走到恐龍石底,需穿林及攀爬,繼續沿徑深入,就可穿過一個大石隙,爬過之後登上一石台,就會發現被巨石環抱,包括鯊魚鰭石及大磨菇石等。大磨菇石旁有小徑可登石頂,登石頂後就可看到猿猴頭,原來猿猴頭就是恐龍石的尾部,一石兩景,真妙。過了大磨菇石,沿徑上行就會接回郊遊徑。

DSC03577
恐龍石又名錦鯉石,因此恐龍石位置的山谷又名恐龍坑,或名錦鯉坑。
DSC03617
猿猴頭石是就是恐龍石的尾部。
DSC03608
大磨菇石
DSC03598
鯊魚鰭石
廣告
  • 元寶僧人伴將軍

沿郊遊徑繼續橫山而行,有山徑可以平緩坡度直達將軍石下方。將軍石遠近馳名,我就不再多作介紹,將軍石一帶多是風化嚴重的沙土,少樹少林,因此在山下也可以清楚看到將軍矗立在山崗。此處一地三石景,最低的是元寶石,再上是僧人石,或作大肚佛石,之後就是主角將軍石了。初探將軍石是四年前,當時已覺得不太似將軍,有頭有身,只是似人了,什麼人都可以,何以知道是將軍?

DSC03671
元寶石。
DSC03679
僧人石。
DSC03684
將軍石。
  • 頂峰奇石響噹噹

將軍石後方有一小徑,可以直達柏架山頂上的雷達站,惟此路段十分陡斜,登頂非常費力,出口就在柏架山車路的一張長椅旁邊,續行車路,來到分岔口右轉,就可以到達西面的雷達站。千辛萬苦來到山頂,為的就是要一探天音響石,天音響石就在雷達站東南側的山坡之下。要下攀到天音響石路程非常短,但沒有明顯入口,沒有明顯路徑,絲帶亦欠奉。我們第一次初探,幾番穿林,披荊斬棘才找到響石位置,原來就正正在路旁。天音響石石如其名,敲打時會噹噹作聲,十分有趣,整個石群只有位於中間的一小片石塊,被敲打時最響亮。

石頭拆3.jpg
天音響石就在雷達站東南側的山坡之下。(箭咀示)
IMG_7244.JPG
天音響石近觀。

探過天音響石後,上攀回到雷達站旁的山路,則可以由車路輕鬆下山,到達鰂魚涌,完成半天旅程,行程大概14公里。筆者自小登柏架山不下二十餘次,今次按前輩記載再次探遊,又有不少新奇發現,這座看似平平無奇的山,其內涵卻層出不窮。香港山野資源豐富,用心發掘的話,秘境可能就在身邊。

參考資料:
1. 梁榮亨。《香港奇岩趣石》。香港:友晟出版社,1999。
2. 梁榮亨。《香港奇異遊》。香港:友晟出版社,2004。
3. 梁榮亨。《探遊香港奇岩異景》。香港:友晟出版社,2017。
4. 梁榮亨、何同益、胡蔭全、陳旭明、馮錦祥、黃泉慶、莫智傑、 郭駿康、區以駿合著。《知情識趣遊香港4》。香港:友晟出版社,2017。
5. 梁榮亨主編。《1100香港石景》。香港:友晟出版社,2008。

原刊於《風火山林月刊》第二十二期 2017年10月23日

立即訂閱,享受每期精彩內容,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。

facebook
IG